2012年4月27日 星期五

新書介紹--《佛典講座17 --楞伽經--》

新書介紹
書名:佛典講座17 --楞伽經--
作者:高崎直道
出版: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語言:日文
內容:
作者高崎直道在楞伽經的漢譯---宋譯、魏譯、唐譯---中,選擇較古的、而且接近梵本的宋譯本為主。而其他漢譯本、梵文本、藏文本以及虎關師鍊日本臨濟宗僧的註釋等,作者均列為參考而寫作本書。
本書分成二編:序論和本文解釋。本文解釋又分:序分和正宗分。正宗分的內容共有二十七節,其中二十四節介紹楞伽經的基本教義,三節則介紹楞伽經的基本立場。每個章節名稱可以說是本經每個段落的精華ㄛ。

附帶一提有關楞伽經的重要性略說如下:1.使如來藏和阿賴耶識結合,為起信論的先驅;2.提出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如來禪四種禪,作為禪的歷史不可忽視的資料;3.影響後期唯識學特別是護法的唯識。

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

常惺法師傳 / 密林(持松)法師 著

常惺法師傳(另一版本)
(2009-08-03 22:43:41)

標籤:
分類: 持松法

常惺法師傳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古曆十一月二十四日,常惺法師既示寂於上海。其門人曇光等,將闍維歸塔於泰縣,乃請于餘曰:先法師一生事蹟,惟師知之審,敢乞傳次其行實,以示來者。余慨然應之曰:諾,是吾責也,吾必為之。且吾之為師傳也。既所以為法門惜真匠,為含識興諮嗟,豈私也哉!何辭焉!師原名寂祥,後以光孝寺法派,易名優祥,字常惺,每自署曰雉水沙門。俗姓朱,江蘇如皋人,世系未詳弗可述。少孤,賴太夫人賢德,教養有方。總角之年,倚膝授以大學中庸,輒憶誦不爽,太夫人奇之。且天性喜靜,時叉手效沙門狀,太夫人更奇之,以為此子將必為出世丈夫也。爰為之訪明師,適福成寺自誠上人,禪律精謹,鄉里歸崇。太夫人乃割愛,共趨自公座下,因緣相契,遂成師資,時師才十二齡耳。自公歎龍象之不出,悲啞羊之迭起,睹師器量沖淵,期待特殷,使之就學,習世俗文字,為他日弘法之資。師靈資天賦,益以奮勉,故屢占前茅,師友獎借尤多,十七歲卒業於邑之省立師範學校。於是俗學既充,真知宜沛。適我先師月霞和尚,及現在應慈和尚,方創華嚴大學於滬上愛儷園。師擔簦來學,與余單次相鄰,放參後,攜手躞蹀于水邊林下,縱論古今,繇是情愈投而交愈深焉。旋學校以故遷杭州,師乘此轉移之際,赴金陵寶華山受具足戒。丙辰秋,學校畢業,乃往毗陵天寧寺,究心禪觀。次年夏,詣四明觀宗寺,隨諦閑老法師,習天臺教觀。此數年中,師對於佛學各宗系門,遍為涉獵,故卒博綜群藉,貫澈性相,,而總匯於賢首一家宗範者也。造詣既深,乃將暢其所學,以報佛恩。民國八年秋,余繼先法師之志,創華嚴大學預科于虞山興福寺,師摒當諸務,壹志襄助,凡諸規制,擘劃為多。民國十年,餘東渡日本,師即應安慶馬驥平居士之聘,與笠庵和尚,創佛教學校于迎江寺。學侶寖盛,成績斐然。次年冬,受泰縣光孝寺記莂。越二載,延太虛法師講維摩經,並擬設覺海學於光孝寺,嗣以故中止。十四年秋,受廈門南普陀之請,創閩南佛學院,規模宏大,允稱華南佛教最高學府。十六年夏,王竹邨居士,請赴昆明說法,一時四眾向風,皈依者無慮數百千人。當時滇黔不靖,乃複組織救護隊,親歷鋒火,拯人無算。次年,餘歸自日本,有陳元白,葉香室,趙炎午,李隱塵諸居士向余求法,假南院簡氏故廬,傳授真言儀軌。師好學不倦,參預壇場,修習半載,受密教灌頂。繼而杭州昭慶寺僧師範講習所成立,延師長教務。又次年,北平柏林寺台源和尚,請師主辦柏林佛學研究社,並兼任世界佛學院設備委員,教理研究院教務主任,及錫藍留學團團長。是年夏,余自遼寧講經畢,避暑北戴河,朱子橋居士等發起北戴河暑期講經會,師與餘輪流講演,達半月之久。秋初,子橋居士複邀同遊五台,所過之處,隨宜開示。二十年春,接住光孝寺,辦佛學研究社。蓋斯時師不獨擔任數處教務,而兼負住持之責者,除泰縣光孝寺外,更有北平萬壽寺,廈門南普院,籲!可謂勞唉。光孝寺累債世萬,而內外糾紛亦繁,卒賴師慘澹燮謀,而負債者償之,棼者理之。並於二十二年春,宏傳戒法,頓使光孝寺呈中興之象。萬壽寺亦承衰弊之餘,囤無宿糧,舍無完棟,師亦次第規複,漸除否運。南普陀齋供雖較優裕,然清眾乖諍,兩序交哄,調伏匪易。凡此百務叢脞,人皆以為師不勝其煩,而師弘誓內充,信譽外孚,豈能乍廢而或已哉。且師大悲深重,複熱心社會事業,當民國二十年,蘇北淋澇為災,四鄉之民麕集泰城者,師為之設收容所,籌募賑濟,全活甚多。近年來,任中國佛教會秘書長,凡各省分會,有質疑諮謀者,師從容處理無不當。而辯才敏捷,辭令之鬯博,尤令人推服不已。故海內碩彥之士,鹹願一親諏焉。去冬得肺疾,咯血時見,今夏複延及肝臟,雖略現消瘦,然精神未嘗一日衰也。豈期示寂之前三周間,病忽成劇,竟以不起。嗚呼!師平日著作,有佛學概論,賢首概論,圓覺講義,因明論要解,起信論親聞記,懺悔主義,佛教一線之曙光等行於世。至於應世詩辭散文等,多載於雜誌及流布於人間者,是則曇光等有 集編輯之責焉。其繼承師之衣缽者,有曇光,曇影,曇華等三人,皆光孝寺法脈。披剃門人,則有演岑,演教,演藏等三人。演岑、演教現得天寧寺受記為副寺知客,演藏任蘇州碧雲精舍住持。其四眾皈戒弟子數多不計焉。 
  師奘沙門曰,師平日有二願未償。一親歷身毒(印度),浴恒河,登雪嶺,以尋夫佛陀遺跡。一既漫遊世界,隨宜為碧眼人說法,兼采摭各邦風物,為歸來弘法之助。夫以形質多累,語文艱澀,與其徒願難行,孰若以意生身神遊,而更示生於此土者耶。斯又此土眾生之所望也。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調整《DBU MA LA HJUG PA RAN HGREL(入中論&注)》一書的位置,與簡介本書

  

主旨:調整DBU MA LA HJUG PA RAN HGREL(入中論&注)》一書的位置,與簡介本書。
說明:三月中旬整架時,654.2佛教語言-藏語中發現DBU MA LA HJUG PA RAN HGREL》一書被編入語言學習類,但查明後其實本書是《入中論&注》,故隨即改分類號為531.1。特此周告讀者,以便查詢、借閱。
有關《入中論&注》:
版本:現存只有藏譯本。
作者:月稱論師。
結構:本頌329偈加上作者的自注,共有十二章。這十二章分二部分,其一是按照《十地經》依序說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大願、大力、大智十波羅蜜的修習,構成十章;另外一部分有二章是說明菩薩地功德及佛地功德。
內容:把大悲心、智慧和菩提心當作是菩薩因。又說大悲心是其他二者(智慧和菩提心)的基礎。更說佛因為大悲心而不入涅槃,反而留在苦難的世間救渡眾生。也就是說大悲心是本論的思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