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分享自莊法師的摘要整理------阿姜查《我們真正的歸宿》

分享自莊法師的摘要整理

我們真正的歸宿~阿姜查對一位臨終的在家弟子及其家人的開示
目錄
我們真正的歸宿 ..................................................................................................... 2
一、開示的對象:()臨終者,() 臨終者家人 ................................................ 2
二、開示前之提醒.................................................................................................. 2
()多次提醒臨終者及臨終者家人須專心、恭敬聞法 ................................. 2
() 心中安住三寶的智慧、真理與清淨 ...................................................... 2
三、開示的法義 ..................................................................................................... 2
()身體的衰亡是必然,如佛亦然 ................................................................ 2
()佛陀的教導 ............................................................................................... 3
四、思維諸法本質~不淨、無常 ............................................................................ 4
() 苦的來源(苦因) ...................................................................................... 4
() 理解緣起之法 ......................................................................................... 5
五、實踐佛法 ....................................................................................................... 10
()照顧病人增長美德(感恩、回報)和功德 ................................................ 10
()以法為贈禮 ............................................................................................. 11
第二次開示 ........................................................................................................... 12
一、憶念三寶、思惟教法 .................................................................................... 12
二、繼續禪修 ....................................................................................................... 12
三、覺知與放下 ................................................................................................... 13 我們真正的歸宿
2

我們真正的歸宿
一、開示的對象:()臨終者,() 臨終者家人
阿姜查對一位臨終的在家弟子及其家人的開示
二、開示前之提醒
()多次提醒臨終者及臨終者家人須專心、恭敬聞法
(臨終者之名) 此刻,生起堅定心,恭敬的聆聽佛法。
在我說話的當兒,注意我所說的話,好像世尊就坐在你的面前一樣。
合上你的眼,讓自己感到舒適,安下你的心,讓心專注在一點上,
() 心中安住三寶的智慧、真理與清淨
謙遜地讓三寶的智慧、真理與清淨住在你的心中,
這是表示對一位圓滿覺者的敬意。
今天,除了佛法-----佛陀的教法,我沒有帶任何有形的物品來給你。
三、開示的法義
()身體的衰亡是必然,如佛亦然
(臨終者之名) 請仔細地聆聽,你應當了解,
即使是擁有廣大福德的佛陀,也無法避免肉體的死亡。
在他年老時,他捨棄了身體,也放下了沉重的擔子。
現在你也應該學著對你這早已依靠多年的身體感到滿足,
你應該感到很夠了。你可以將它比喻成已在家裡用久了的器皿-----
你的杯子、碟子、盤子等等。
當你剛擁有它們時,它們是乾淨而光亮的,但是現在,
經過了長時間的使用之後,它們變得陳舊。
有的早就破的,有的不見,而那些遣留下來的,也在逐漸毀壞當中。
它們沒有一成不變的形體,它們本來就是那樣。
你的身體也是相同----從你出生的那一天,
經由孩童到青年,直至現在的老邁,
它始終不停的變化,而你要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真正的歸宿
3

()佛陀的教導
1. 緣起、變化
佛陀曾經說,一切的因緣條件,不論是心理的、生理的或外在的條件,
都是無自性的;它們的本質,就是----變化。
好好地思惟這個真理吧!直到你清楚明白地看見它。
這具躺著的衰微的肉體是真實法,是事實。
這身體的事實是真實法,這是佛陀永不變的教導。
佛陀曾教我們去觀察這個色身,去思惟這個色身,並面對這個事實;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必須要能夠去安住這個色身。
佛陀曾經教導我們,應該知道,被鎖在牢獄的只是這個身體,
不要讓心靈也被鎖住了。如今,你的身體已隨著年齡開始退化,
這原是不須要去違抗的,但卻不要使你的心也隨著腐朽了;
要保持心的獨立。
2. 有生無不死
佛陀曾經教示,有生,就有老、病、死。
這是身體自然的現象,再沒有任何其他的了。
現在你已親身體驗到這個偉大的真理,就以智慧來觀察這色身並領悟它吧!
現在,該是讓心放下執著的時候了。
3.如實覺知
你有過無數的經驗,而它們就只是----經驗而已。
你曾吃過好吃的食物,而好吃也只是好吃,沒有更多的了。
令人不愉快的滋味也只是不愉快,就是這樣。
佛陀說過,無論富有或貧窮,年青或年老,人類或動物,
沒有任何的生命可以在這世界上永久的將自己保持在一種狀態當中,
每一件事都會歷經變化和疏離,
這就是生命的真相,而我們沒有任何的對策。
4.諸法無我
但佛陀說,我們能做的是去思惟這身和心,去了解到它們的無自性,
觀察到它們既不是""也不是"我的";它們擁有的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存在。 我們真正的歸宿
4

這就好像這間房子,它只在名義上屬於你,你卻無法帶著它跟你到處跑。
你的金錢、財產和家庭也是一樣----它們都只在名義上是你的,
它們並不真正屬於你,它們屬於自然。
這個真理,不單單適用於你一個人,每一個人也都在同一種情況下:
即使是世尊,以及他已開悟的弟子們也都一樣。
他們會不同於我們,只在於他接受了事物的本來面目,
看到了這些本來就是如此的。
四、思維諸法本質~不淨、無常

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要仔細地觀察這個軀體,
從腳底到頭頂,然後再回到你的腳底。
看看這軀體吧!你看見了什麼?
在你的身體裡,有任何東西實質上就是乾淨的嗎?
你能找到任何不變的本質嗎?
這整個身體都在衰退中,而佛陀要我們去了解,它並不屬於我們。

身體會這樣子,那是自然的,
因為一切都隨因緣在變化著,你還要它怎麼樣呢?
事實上,身體的這個樣子並沒有什麼不對。
() 苦的來源(苦因)
1. 不具正見
導致你受苦的不是身體,而是你錯誤的知見;
這就好像一條河裡的水,它會很自然地往下流;
它絕不會逆流而上,那是它的本性。
如果有人站在河邊。看著水急速一流;心卻異想天開的要讓水逆流而上,
他會因此而痛苦。
無論他如何努力,他錯誤的思想,將不會讓他得到心靈的平靜。
它將因他錯誤的知見----想要逆流而上的想法,而不快樂。
要是他有正確的知見,一定會知道水必然是往下流的;
他如果無法覺悟和接受這個事實,就會感到煩擾不安。 我們真正的歸宿
5

河水必須往下流的道理,就如同你的身體:
一度年輕的身體變老了,而今,它正趨向死亡。
2.不能面對事物的真相
別去期望還會有別的方式出現,那並不是你擁有什麼力量可以挽回的。
佛陀告訴我們,要看清事物的真相,而後放下我們對那些事物的執著。
以這種"放下"的感覺做為你的依歸吧!
心想著你要繼續活得長久,這樣的想法,將會使你痛苦。
但是想著要立刻死或快點死,也是不正確的;那不也是苦嗎?
() 理解緣起之法
1.能讓內心平靜
因緣條件不屬於我們,它們隨著它們自己的自然法則。
對身體的這種現象,你絲毫沒有辦法。你可以使這身體變得漂亮一些,
短時間內看起來動人而且乾淨,就像年輕的少女,塗上口紅,讓指甲留長;
然而當年紀到時,每一個人都是相同的命運。這就是身體的自然現象,你沒有其他任何的辦法了。
但你所能提升和美化的,是這一顆心。
任何人都可以建一棟磚瓦木造的房子,
但佛陀卻說那種房子不是我們真正的家,它只是在名義上歸屬我們。
它是世俗的家,會隨著世俗的方式改變,
而內心的平靜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
外在有形的家也許是美好的,但並不十分平靜,
有時擔心了這,又擔心那,
愁慮滿懷,所以我們說那不是我們真正的家。
對於我們,它只是這世間的一部分。
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我們認為那是「自我」,是「我」,是「我的」,
但事實上卻不全然如此,它只不過是另外一個世俗的家而已。
從出生到現在,你的身體隨著自然的過程,它老了,病了,你卻無法從中阻止;就是那樣。 我們真正的歸宿
6

如果希望它會有任何的不同,就會愚蠢得像要一隻鴨變得像一隻雞一樣。 當你知道那是不可能--- -一隻鴨就是一隻鴨,一隻雞就是一隻雞,
而身體會逐漸老化、死亡時----你就會找到力量和精力。
2.體會諸行無常
無論你多想讓這身體延續下去,並持續長久,那終究是不可能的。
佛陀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行」(sankhara )這個字,指的是身和心。
「諸行」(sankhara )是無常和變異的,出現了之後,它們就消失,升起了之後,他們便消逝;然而每一個人卻希望它們都能永恆不變,這是非常愚癡的。注意這呼吸吧!一旦進來,它會離開;那就是它的自然,它便是那樣。
呼與吸必須要交替,必要要變化。
諸行的存在來自於無常變異,你無法阻止。
只要想想:你能只呼而不吸嗎?這樣的感覺好嗎?
或者你可以只吸而不呼嗎?
我們希望一切事物都能夠永恆不變,但那卻是不可能的,
這呼吸一旦進,就必須出,當它呼出時就會再次的吸進,
這是很自然的,不是嗎?
我們有了出生,就有老、病、乃至死亡,而那是完全自然且正常的。
因為諸行履行了它們的工作,因為入息和出息以這種的方式交替,
因此今天人類種族仍然存在這兒。
很快的,我們生、我們死。我們的出生和死亡恰是一樁事。
就好像一棵樹,當它有根時,就一定有小枝,當它有小枝時,也必然有根;
你不可能有這個沒有那個。
有點好笑的是,
看到人們在面對死亡時,是那麼地傷心悲痛,
而在出生時卻是多麼的歡欣與快樂啊!
這就是無明,然而卻沒有人能夠明白地看清楚這一點。
我想,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為出生而哭吧 ! 我們真正的歸宿
7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根就是枝,枝就是根。
如果你要哭,就為根而哭,為生而哭吧!
仔細地想一想:如果沒有生,就不會有死。你可以了解這個嗎?
別擔心太多事,只要想這就是事情的本來樣子
這是你的工作,你的職責。
當下,沒有任何人能幫得了你,你的家人和你的財產都幫不上忙;
此刻所能幫助你的,是清明的覺知。
因此,別再猶豫了,放下吧!把一切全都拋開。
即使你不願放下,每件事物也終歸會漸漸地離去。
你能看到嗎?你整個身體的各個部分器官是如何地在悄然中消逝。
拿你的頭髮做例子吧!(視蒼蒼,髮茫茫,而齒牙動搖)
當你年輕的時候,是多麼地烏黑濃密啊!而今卻脫落了。
你的雙眸過去是完好而明亮的,現在卻已衰弱,視線變得不清了。
當你的器官用到極限的時候,它們離去,這並不是它們的家。
當你還是小孩時,你的牙齒健康且堅固,而今它們卻是動搖的,
也或者你早已有了假牙。你的眼、耳、鼻、舌……
每件事物正逐漸地離去,因為這不是它們的家。
當中,你不可能有一個永恆的家:
你可以停留一段時間而後你便必須離開;
這就好像一個房客,以那衰弱的眼睛照顧著他那小小的房子一般。
他的牙齒不再那麼地堅固,他的耳朵不再那麼地靈敏,
他的身體不再那麼地健康:每件事物都在離開當中。
因此,你不需要擔擾一切,
因為這不是你真正的家,它只是個暫時的庇蔭處。
來到了這個世間,你就應該思維它的自然現象:
每件事物,都在準備著消失,看看你的身體吧!
有哪個部位仍然保有它原來的形態呢?
你的皮膚仍然和以前一樣嗎?
你的頭髮呢?不再一樣了,不是嗎? 我們真正的歸宿
8

一切事物都到了哪兒呢?
這就是自然,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當它們的時間一到,就會隨著因緣各行其事了。
這世界沒有一樣東西可以依靠——
世界是一個不安與煩擾、快樂與痛苦,永無止盡的輪迴,是沒有寧靜的。
當我們沒有真正的家時,就好像一個沒有目標的流浪漢,
四處飄蕩,來這裡一會兒,到那邊一下子,停停又坐坐,
無論如何都感到不舒服,一直要到我們回到真正的家。
這就如同一個離開家鄉的族人,
只有當他回到家時,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輕鬆與寧靜。
在這世上,無法找到一個真正平靜的地方。
窮人沒有,富人也沒有平靜;大人沒有平靜,小孩也沒有平靜;
受低等教育的人得不到平靜,受高等教育的人也一樣。
任何地方都沒有平靜,這就是時間的真理。
少財產的人受苦,多財產的人同樣受苦,小孩子、大人們、老年人,
每個人都在受苦。老年,有老年的苦;年青,有年青的苦;
富有,有富有的苦,貧窮人,貧窮的苦——除了苦,什麼都沒有。
當你以這種方式觀照事事物物之後,
你將體會到無常(aniccam )和苦(dukkham )。
為什麼每件事物都是無常和苦的呢?
那是因為它們都是無我(anatta )。
躺在這兒又病又痛的身體,以及覺知這病痛的心,叫做
那些無形狀的思想、感覺和知覺成為心法mamadhamma ),
而承受痛苦的是色法 (rupadhamma)
物質是法,非物質是
因此我們與諸法同住,我們住在當中,我們就是
事實上沒有一個「我」能在任何地方被找到,
有的只是諸法的不斷升起和消滅,一如它們的本然。
每一個剎那,我們都在經歷生與死,這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當我們憶念起偉大的佛陀,他說的話是那麼地真實, 我們真正的歸宿
9

我們感受到他是多麼地值得尊敬啊!
每當我們看到事物的真相時,就是看到了他的教導;
縱然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地去實踐法。
但即使我們擁有了教法的知識,並且有所學習和實踐,
只要我們仍然沒有看到真理的話,我們依舊是沒有家(流浪生死)
也因此,了解到這一點:所有的人,所有的生物都正準備離開。
當眾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必然會去走他們的路。
富有、貧窮、年輕、年老,都會經歷到這種變遷。
當你領悟到這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時,你將感覺到那是個令人厭煩的地方。
當你了解到,在這世間,沒有一樣穩固堅實的東西足以讓你依靠時,
你會感到厭倦而了無興趣。
不感興趣,並表示嫌惡,而是心的清清楚楚;
它了解道事情的狀況是沒有什麼可以去挽回的,世間本來就是如此的,
3.放下執著
依著這種方法去明了,你會放下執著,
以一種既不是快樂也不是悲哀的心放下(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透過智慧了解到它們變遷的本然性而只與諸行和平地相處。
4.「無常」便是「佛」
諸行無常(aniccavata sankhara ——一切諸行都是無常的。
簡單地說,「無常」便是「佛」。如果我們真正地見到無常的現象,
我們將會看到,無常是常的。
這裡的,意思是說,必然會變遷的現像是不變的。
這是眾生所擁有的常性,從孩童經年少到老年,都不斷地轉變,
而那種極為無常,那種自然的改變,是恆常而固定的。
如果你能這樣地去觀照,那麼你的心就會感到自在。
這,並不只有你一個人會經歷到,而是每一個人!
當你這樣地去思考事物時,你將看待它們就像是很厭煩的樣子,
而厭離心就會升起,你在這世間感官享樂的欣喜將會消失。
你將了解,如果你擁有得少,你放棄的也會少。
富有只是富有,長壽也只是長壽,他們沒有什麼特別。 我們真正的歸宿
10

5.無苦無樂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遵循佛陀的教導,築起我們真正的家;
依照我解釋過的方法去建立起它。
築起你自己的家,放下,放下吧!
從不進中解脫出來,從不退中解脫出來,從不止中解脫出來,
直到心達到平靜。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
快樂和痛苦都逐漸減退而終致消失無踪!
偉大的導師——佛陀,看到諸行是無常的,
於是教導我們去放下我們對諸行的執著。
當我們的生命達到盡頭時,我們將毫無選擇的餘地:我們不能給自己帶走什麼。因此,在這之前,你把它放下不是更好嗎?
諸行只是一個帶著四處走的沉重的擔子,為什麼不立刻就放下呢?
為什麼還要拖著它們到處跑呢?
放下,放輕鬆!就讓你的家人來照料你吧!
五、實踐佛法
()照顧病人增長美德(感恩、回報)和功德
那些照顧病人的人是在增長美德和功德。
病人給予他人這種機會,就不應該再給他人更多的負擔,
如果有痛苦或其他的問題,就讓你的家人知道,
而讓你的心保持在有益的狀況中。
照顧父母親的人(他或她的),心裡應該充滿著慈悲與關懷,
不要有厭噁心,這是一個可以還報父母恩情的機會。
從出生經孩童,在成長當中,你們一直都依靠著父母。
今天我們會在這裡,都是因為我們的父母和父親
一直以來多方面的幫助和協助,我們虧欠他們的實在太多了!
1.以照顧小孩之心照顧老人
而今,所有的孩子與親戚都聚集在這兒,
看到你們的父母是如何地轉變成你們的小孩。
以往你們是他們的孩子,今天他們卻成了你們的了。
他們變得愈來愈老,直到他們又變成了小孩。 我們真正的歸宿
11

他們的記憶差了,視力弱了,耳朵也不靈了,
有時更對他們所用的字語混淆不清,不要讓這些擾亂了你們,
照顧病人的人,都必須知道如何去放下。
不要執著事物,只要放下,並讓他們依著自己的意思。
當一個年青孩子違逆父母時,有時父母會為了求得一份平靜
和為了使他高興,便讓他照著自己的方式去做;
現在你的父母也像那個孩子一樣。他們的記憶和知覺都混亂了,
有時他們不知不覺地叫錯你的名字,或者當你請他們遞個杯子時,
他們卻拿了個盤子來;這種情形是很平常的,可別為了這個而起煩惱。
2.讓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能長養慈悲心
讓病人記住那些觀照者的慈悲,並耐心地忍受病痛。
善用你自己的心力,別讓這顆心變得散亂和混亂了,
別使照顧你的事情變得難處理。
讓看顧病人的那些人,在內心升起慈悲與德行;
不要憎惡那些令人厭惡的工作,譬如清理唾液或大小便等等。
盡你們所能,在家中的每一個人都應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3.感恩、回報之美德
他們是你僅有的父母,賜給你生命,是你的師長、護士以及醫生,
他們給你一切所需,他們將你帶大,教育你,並與你分享他們的財富,
讓你能成為他們的繼承人,這是父母最大的恩惠。
那就是為什麼佛陀要教導katannu katavedi 兩種美德——
感恩回報了;這兩種法是相互配合的。
如果我們的雙親正需要幫忙,處於病危或在困境中,
我們就必須盡全力地去幫助他們,這就是感恩回報,
是維持這世間的一種美德。
它預防家庭的破碎,並使它們能夠堅固及和睦。
()以法為贈禮
今天,我帶去了法的禮物獻給病中的你!
我沒有任何物質的東西提供給你,
這屋子裡看起來已經夠充裕了,因此我給你佛法—— 我們真正的歸宿
12

這是永恆之寶,一份用之不說的法寶,
從我這兒接受了之後,你可以隨自己的喜歡
傳播給許許多多的人,它是永遠用不盡的;那是真理的本然性。
很高興能夠帶給你這一份法的禮物,也希望它能給你一股力量去解除痛苦。
去好好了解心和其他感官是非常重要的,
知道它們如何地來和去,如何地生起和如何地消逝?
第二次開示
一、憶念三寶、思惟教法
現在,你決定要恭敬的聽聞佛法,
當我說法時,請專心的聽,就好像是佛陀坐在你面前。
閉上你的眼睛,不要拘束,讓你的心平靜下來,住心一境。
謙卑的讓佛、法、僧三寶的智慧清淨住在 (abide) 你心裡,
作為對覺者佛陀的恭敬。
今天我沒有帶物品來給你,只有佛陀的教導──法供養。
你應該了解:即使累積無量功德的佛陀,亦難免一死。
當他(佛陀)年紀老邁時,他放下他的身體,放下沈重的負擔;
現在,你也必須學習放下你的身體,你應該知道它已經衰壞了。
佛陀告訴我們:要如實觀察事物,然後放下我們對他們的執著。
把放下的心做為你的歸依處。
二、繼續禪修
繼續禪修,即使你感到筋疲力盡,讓你的心跟著出入息,
做幾次深呼吸,然後把注意力放在出入息上,
或唸誦「Buddha」(佛陀)這個字,要持續不斷的練習。
如果你越是覺得筋疲力盡,你必須越專注,
以便能應付所生起的痛苦。
當你感到疲勞時,那麼停止所有的念頭,集中心力,觀察出入息,
請繼續默念:「BuddhaBuddha」。
放下身外之物,不要執著你的孩子和親戚,
無論如何,不要執著任何事情,
放下!讓你的平靜的心專注在呼吸上;
讓出入息成為唯一專注的目標 (object)我們真正的歸宿
13

專注,直到心變得越來越敏銳,直到沒有任何感受,
而內心非常清楚、警醒,那麼所生起的痛苦的感覺就會逐漸止息。
最後你會看到出入息好像親戚們來拜訪你,當親戚們離開時,
你跟他們出去,為他們送行,你看著他們,直到他們上了車,
並從視野中消失,然後你返回屋裡。
我們以同樣的方式觀察出入息,如果呼吸是粗的,我們知道它是粗的;
如果出入息很微細,我們知道它是微細的,當它變得越來越順暢時,
我們繼續跟著它,同時,要保持覺知。
最後,氣息完全消失,只剩下覺知的心,這叫做遇見覺者 (Buddha)
我們稱那清明的覺知 (awareness) 為覺者。
「覺者」是覺知者、覺醒者、光明者, 這就是遇見覺者,與佛同在,具有智慧和清明。
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已經去世了,
真實的佛(覺者)是清淨、光明的覺悟者,
今天,這種「覺者」我們仍然能體驗和證得,
如果我們能證得,這顆心即是。
三、覺知與放下
所以請放下,放下一切事物,除了覺知的心。
禪修時,如果有幻想或聲音在心中生起,不要被蒙蔽,
不要執取任何東西,全部放下,請保持覺知。不要擔心過去或未來,只要保持平靜,你會安住在那裡,
沒有什麼可以執取或執著的。
為什麼?
因為沒有自我,沒有「我」或「我的」,它們全部消失。
佛陀教導我們:以這種方法放下一切,而不是罣礙著周遭的事物。
要先了解,了解後,請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