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館藏介紹: 《菩薩思想——西義雄博士頌壽紀念》---針對華嚴宗或華嚴經探究的,是在本書II中國‧朝鮮篇 的 第一章

館藏介紹: 《菩薩思想——西義雄博士頌壽紀念》
作者:西義雄博士頌壽紀念論文集刊行委員
語言:日文
出版者:大東出版社
出版日:昭和56年5月
版次:初版
館藏處:分類號111
內容:
西義雄博士年逾八十,仍老當益壯,身心健朗,研究熱誠還凌駕壯年人,常有嶄新而適切的問題提出,他的意志和體力正激發我輩末學奮發努力。望塵莫及的我們,相聚在此呈獻為老師頌壽的論文集,希望得到老師的直言斧正。
全書662頁將35篇論文,歸納成4大類,即:I印度部(9篇) 、II中國‧朝鮮篇(7篇) 、III 日本篇(12篇) 、IV汎論篇(7)。其中以日本篇最多,其次才印度部、中國‧朝鮮和其他汎論,由此可見佛教研究在日本之在地化,並可略窺西義雄博士大半生以研究阿毘達摩佛教為主的影響。就華嚴學子來說,廣義的說,裡面的內容無不是華嚴,但狹義地針對華嚴宗或華嚴經探究的,則出現在本書II中國‧朝鮮篇 的 第一章。全書詳細目次如下:

I印度部
(I)原始佛教的菩薩觀念…………………………..雲井昭善………3
前言
一、作為過去佛前生的菩薩
二、本生資料中的菩薩
三、喬達摩菩薩及其他諸菩薩

(II)本生中的菩薩思想……………………………..水野弘元………15
一、本生故事和菩薩
二、菩薩的四種行
三、本生故事的發生
四、巴利本生經註釋之說

(III)佛傳經典的菩薩思想
——以《佛所行讚》《本生談》為中心——……………………..菅沼晃………33

(IV)部派佛教的三乘與菩薩思想………….…………..森章司………51
前言
一、部派佛教三乘的菩提
二、部派佛教三乘的解脫與道
三、部派佛教三乘的種性
四、部派佛教菩薩的思想
結語

(V)般若經的菩薩行…………………………………..栗田善如………79

一、般若波羅蜜行
二、菩薩願
三、菩薩念佛行
結語

(VI)維摩經的菩薩思想………………………………...大鹿實秋………93
前言
一、維摩經
二、維摩經的宗致
三、菩薩行
四、菩薩
結語

(VII)往生思想與菩薩道的完成
——道的理論與土(莊嚴)的理論——………….…………….河波昌………115
前言
一、法藏菩薩的本願和淨土的建立
二、根據淨土的救濟和菩薩道的完成
結語

(VIII)中期大乘佛教菩薩思想之構造論的考察(1)…….勝又俊教………133
前言
一、瑜伽菩薩地的菩薩思想
二、大乘莊嚴經論的菩薩思想
結語

(IX)鬼子母經典群的成立過程…………………………...金岡秀友………151

II中國‧朝鮮篇
(I)華嚴經的菩薩思想…………………………..玉城康四郎………175
前言
一、華嚴宗的菩薩觀
(一)智儼
(二)法藏
(三)澄觀
(四)華嚴宗菩薩觀的評論
二、華嚴經的菩薩觀
(一)菩薩行的總括特徵
(二)佛和菩薩的根本關係

(II)中國三論學派菩薩界的種種相……………………………..泰本融………201
前言
一、法華經義疏
二、勝鬘寶窟
結語

(III)中國佛教唯識中之菩薩思想……………………..馬定波………213
一、問題之所在
二、唯識學的菩薩思想
三、唯識說之受容和菩薩思想現象
四、唯識中之心意說的菩薩思想

(IV)中國如來藏思想的菩薩思想………….…………..周慈觀………229
序論——如來藏的意義及緣起——
本論
一、中國菩薩思想——法界緣覺學——
二、大佛頂首楞嚴經的如來藏思想
(一)首楞嚴經的內容——分段標示
(二)首楞嚴經和如來藏思想的關係——分12項
三、三如來藏
結語

(V)中國禪淨思想的菩薩道論…………………………………藤吉慈海………249
前言
一、禪思想之菩薩道的特色
二、淨土教的菩薩道
三、禪淨思想的菩薩道
結語

(VI)朝鮮佛教之菩薩道的實踐
——護國佛教精神——………………………………...鐮田茂雄………263
前言
一、護國佛教的象徵——皇龍九層塔與感恩寺
二、臨戰無退之戒——圓光與世俗的五戒
三、護國的傑僧——西山大師與泗溟大師

(VII)朝鮮佛教的八關齋會考
——其歷史的展開——………….………………….里道德雄………275
前言
一、新羅的八關齋會
二、高麗時代的八關齋會

III 日本篇
(I)聖德太子和菩薩思想…………………………..田村晃祐………301
一、應現佛‧菩薩
二、一乘、三乘之菩薩道
三、萬善同歸
四、菩薩——聖德太子

(II)南部佛教的菩薩思想
——彌勒淨土思想的系譜——………………………..平岡定海………317
一、法相宗和彌勒信仰的源流
二、貞慶和彌勒信仰的型態
三、貞慶的彌勒淨土思想與念佛義
四、貞慶的菩提心義和菩薩道

(III)一遍上人的菩薩思想……………………..石岡信一………339
前言
一、菩薩思想的成立與實踐
(一)夢告前的菩薩思想
(二)夢告與菩薩道的成立
(三)六十萬人與菩薩思想

(IV)日蓮的菩薩思想——日蓮與法華經——………….…田村芳朗……357
一、法華經的菩薩思想
二、日蓮的菩薩觀

(V)親鸞的菩薩思想…………………………………早鳥鏡正………377
一、親鸞的菩薩
二、法藏菩薩的願與行
三、大乘菩薩道與淨土教
四、淨土論註的淨土觀
五、五念門之行與往生道
六、真正的佛弟子

(VI)法然的菩薩思想及其成立‧展開的問題…………石田充之……391
一、法然之一般佛教理解
二、法然之大乘佛教的基礎理念
三、法然之大乘菩薩思想及其展開

(VII)行佛威儀
——整理《正法眼藏》其中一卷——………….…………吉田紹欽………407
一、有關其編成
二、威儀行

(VIII)鐮倉室町禪的菩薩思想——以應燈觀為中心——……荻須純道………419
一、智增悲增的菩薩
二、大應國師與菩薩道
三、大燈國師與菩薩道
四、關山國師與菩薩道

(IX)超越地獄——白隱的菩薩道——…………………………西村惠信……431
一、絕望的地獄
二、鬼神般神通廣大的菩薩道
三、墮地獄救濟

(X)盤珪禪師的菩薩道之實踐………….……………赤尾龍治………445
前言
一、盤珪禪師的生涯
(一) 發心
(二) 修行
(三) 教化
(四) 入寂
二、藥師院的盤珪禪師
(一) 藥師院與盤珪禪師
(二) 盤珪入寂後的藥師院沿革
(三) 藥師院關係資料

(XI)妙好人與菩薩思想………….…………….五十嵐明寶………467
一、妙好人與菩薩思想
二、妙好人的現生不退與「彌勒便同」
三、本願一乘海之「往還二回向」與大乘菩薩道之「自利利他二利圓滿」
四、妙好人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與菩薩的智慧‧功德
五、妙好人之「常行大悲之益」與菩薩的慈悲

(XII)新宗教的菩薩思想
——以立正佼成會為中心——………….…………大島宏之………483
前言
一、立正佼成會的菩薩觀
二、立正佼成會的菩薩行
三、立正佼成會的菩薩思想
結語

IV汎論篇
(I)佛教美術的菩薩思想
——以觀想行及其造型化為中心——…………………………..濟水乞………507
前言
一、在家信者的佛像觀與佛像的功德
二、藉由觀像而來的佛在世的實現
三、觀想內容的造形化

(II)神的菩薩號
——八幡大菩薩為例——……………………………………西田長男……523

(III)佛教靈場巡禮中的庶民菩薩思想論
——站在宗教民俗學的觀點——……………………..荒井貢次郎……567
前言
一、四國遍路巡禮與菩薩行志向
二、常民菩薩行的巡禮
三、親鸞聖跡巡禮
四、巡禮菩薩行攜帶的往來票據證明
結語
(IV)神變大菩薩考…………………………………………市村宏………581

(V)地獄的菩薩
——出現在文學中之地藏的作用——……………………石田瑞磨……607
一、地藏和閻羅王
二、六地藏
三、地藏的作用
四、地藏的化身

(VI)菩薩行和菩薩戒心理學的考察
——特別以禪戒為中心——………………………………恩田彰……623
一、菩薩行和菩薩戒
二、三歸戒和三種三寶
(一)一體三寶
(二)現前三寶
(三)住持三寶
三、三聚淨戒與菩薩行
四、十重禁戒與小乘戒、大乘戒、佛性戒
(一)不殺生戒
(二)不偷盜戒
(三)不邪淫戒(不貪淫戒)
(四)不妄語戒
(五)不酤酒戒
(六)不說過戒
(七)不自讚毀他戒
(八)不慳法財戒
(九)不瞋恚戒
(十)不謗三寶戒

(VII)科學思想的未來與菩薩思想………………………武藤義一………641
前言
一、科學與佛教的對比
二、四類菩薩思想
三、四類科學思想
四、新科學思想的展開
五、內部自然法則的克服
六、未來的科學與菩薩道
結語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分享學習網站--台大


台大開放式課程
http://ocw.aca.ntu.edu.tw/ntu-ocw/

台大圖書館數位學習網
http://elearning.lib.ntu.edu.tw/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館藏介紹: 《華嚴經の世界——人生修行の旅》(已補目錄)

館藏介紹: 《華嚴經の世界——人生修行の旅》
作者:山邊習學
語言:日文
出版者:世界聖典刊行協會
出版日:昭和50年6月
版次:再版
館藏處:分類號836
內容:
本書是山邊習學先生主要依據《六十華嚴》,參考《八十華嚴》、《四十華嚴》和《梵文華嚴經》與李通玄的《新華嚴經論》完成的作品。
作者在前言說他想要以新的方式把〈入法界品〉傳給普羅大眾,因為〈入法界品〉能為思想、音樂、繪畫、文學、雕刻等工藝美術各領域帶來創作的靈感。作者為了這個目標,下了很大的功夫,寫下780頁的巨著。
全書用五十五講介紹五十三位善知識,其中,有四位菩薩併成二講,彌勒菩薩則占用四講,從篇幅就可以看到彌勒菩薩的份量,詳細內容作者分科介紹,目錄如下:(p.s.之前也介紹過一本《華嚴經の世界》,這二本書作者不同,寫法也不同,可以借來比對看看喔)

解題
一、人生之旅
二、「如」的意義
三、華嚴經的解說
四、華嚴經的特殊性
五、一、多、溶融的境地
六、菩薩三義
七、本書作者動機
八、東海道五十三次
九、二種繪畫

序講 人生課題
一、會座大眾
二、如來的性能
三、認知的省察
四、佛的十力
五、如來出現
六、菩薩們的讚詠
七、文殊登場

第一講 善財童子的發心(第一善知識 文殊菩薩)
一、進入理想
二、迷幻之城
三、自我的內容
四、自我的活動
五、信與理性
六、如來的照鑑
七、如來的活動
八、信的內景
九、初發心

第二講 和樂和功德(第二善知識 功德雲比丘)
一、善財童子的像
二、享樂之國
三、登和合山
四、功德的所有者
五、享樂、和合、功德
六、動與靜
七、知與行
八、志願及其實踐
九、生活即宗教
十、光明觀
十一、求道的前程

第三講 人生的道行(第三善知識 海雲比丘)
一、求道的道行
二、諸佛出世的意義
三、立體的表現
四、不退轉的境界
五、降魔與功德
六、從人間的愛到佛陀的愛
七、捨棄玩物生活
八、海雲比丘的德語
九、生命財產和正法的關係
十、大海觀察十二年
十一、人生如潮
十二、宗教的理想

第四講 無礙的人(第四善知識 善住比丘)
一、諸神的供養
二、自由的境界
三、華嚴經的解說
四、惡鬼的實在性
五、イソチキ宗教的起因
六、惡魔觀音的話
七、善財的質問
八、看透自他之眼
九、戒的意義

第五講 菩提心之德(第五善知識 良醫彌伽)
一、法光與法力
二、離欲的問題
三、善知識
四、達觀和志願
五、教育一切者
六、語詞的威力
七、善財的質問
八、正確的求法態度
九、求道之歌
十、物性與菩薩
十一、表現的問題

第六講 林中的聖者(第六善知識 解脫長者)
一、志願堅固
二、佛道人生化
三、佛的護念
四、包容一切
五、遊歷十二年——西行與芭蕉
六、林中生活
七、迎接弟子的老師
八、體驗之開示
九、教化所在
十、根源於心

第七講 諸法的實相(第七善知識 海幢比丘)
一、受取
二、物質生活和道德生活
三、人生批評家和風雲兒
四、武人和德者
五、人生的護持和藝術表現
六、王者與正見
七、平和的代表者
八、諸佛菩薩的活動
九、善財童子的眼光
十、普眼捨得法門

第八講 不退轉的境界(第八善知識 休舍優婆夷)
一、佛光為眼
二、佛存在的理由
三、自然與人
四、給予功德者
五、聞法的境界
六、王者與正見
七、不退轉的心
八、最後的立場
九、永遠的活動

第九講 久遠的歷程(第九善知識 毘目多羅仙人)
一、內觀的教則
二、見佛與本願
三、進趣的一般相
四、仙人的意義
五、師教的特性
六、師之道,弟子之道
七、待機之姿
八、久遠的歷程
九、信之一念的內容
十、三種菩薩
十一、善財的所得

第十講 捨身求道(第十善知識 方便命婆羅門)
一、照心
二、深深的體驗
三、聞法的氛圍
四、救世之行
五、刀山火谷的試鍊
六、試鍊與內省
七、去除邪見
八、平和喜悅
九、去除高慢與瞋恚
十、天地之樂
十一、犧牲之力
十二、捨身的決意
十三、體驗的內容

第十一講 內秘的功德(第十一善知識 慈行女)
一、恭敬心
二、無礙的天地
三、從語詞的世界到音樂的世界
四、王女的生活相
五、家具的意義
六、佛的現實化
七、不重覆教
八、「善思惟」的方法
九、慈行女的體驗

第十二講 圓滿人格者(第十二善知識 善現比丘)
一、教學與實現
二、救度國、三眼國的意義
三、圓滿的人格者
四、教家的真面目
五、到處為主
六、大聖指導者的資格
七、內觀的世界

第十三講 懷抱童心者(第十三善知識 根自在主童子)
一、內在圓滿的人
二、接受自然的創作者
三、有關良寬上人
四、上人的詩歌
五、小孩與遊戲
六、人性的味道
七、病處之道
八、聞教實踐
九、勸請此善知識到現代

第十四講 久遠的女性(第十四善知識 自在信女)
一、人法一如的心
二、教化之道
三、清涼味
四、景仰為師
五、久遠的女性
六、取肉體美的感受法
七、表現於女性美的佛德
八、施予功德者
九、仰望光明皇后

第十五講 價值的世界(第十五善知識 甘露頂長者)
一、功德的種種相
二、價值的普及性
三、畫人的境界
四、真師與弟子
五、天的澄明
六、見其價值的眼
七、菩薩大願的意義
八、真的教化很難
九、財物和教化的關係
十、聞法第一

第十六講 階級莊嚴(第十六善知識 寶髻長者)
一、重閣主
二、公然的秘密
三、下層建築的內容
四、宗教的天地
五、教法傳持者
六、信智開顯者
七、宗教家的資格
八、體驗的意義
九、日本佛教的使命
十、至高的境界

第十七講 治病之道(第十七善知識 普眼妙香長者)
一、淨化社會之道
二、病及其因
三、迷信方位
四、迷信姓名判斷
五、吐怪語之男
六、肉體五變化
七、健康法與食物
八、日本漬物和味噌
九、魔術般的騙人的治療法
十、有關病氣的正確認識
十一、和香之道

第十八講 王者的典型(第十八善知識 滿足王)
一、十善之帝王
二、靠偷盜生活的人
三、國家的一面
四、未決囚犯的立場
五、慈愛之鞭
六、刑罰是教化
七、人即福田

第十九講 理想的王國(第十九善知識 大光王)
一、再認識「幻化」
二、生活之仔細玩味
三、日本人的骨董趣味
四、親切無限
五、純一求道
六、大光王的威德
七、現代文化之理解
八、正法之國的建設
九、行大慈者
十、大乘的意義
十一、「和」之理想境

第二十講 女性典型(第二十善知識 不動信女)
一、貫徹始終戰鬥煩惱
二、行之力
三、處女美的極致
四、「佛性」之心
五、第六感的內容
六、女性的禮贊
七、過去世的故事
八、理想的確立
九、婦人之德——忍——
十、布施物
十一、這位善知識的體驗

第二十一講 社會的指導者(第二十一善知識 遍行外道)
一、教化的內容
二、山上的聖者
三、社會的指導原理
四、真正的指導者
五、告社會革新者
六、大乘菩薩的推贊
七、種種求道者
八、大乘菩薩的活動

第二十二講 創作天地(第二十二善知識 青蓮華香長者)
一、見人心的深處
二、大悲加護力
三、敬重賢者的意義
四、知其真相
五、生活的內秘
六、創作世界
七、「重生」的意義
八、香的種種相
九、煩惱即菩提的實例
十、賢者之香
十一、創作的秘義
十二、從龍鬪產生的大香象
十三、創作威力
十四、藝術與宗教

第二十三講 人生的航路(第二十三善知識 自在海師)
一、何謂正道
二、平坦與險阻
三、清與濁
四、安危之道
五、有關「國民惡」
六、海邊的船師
七、二乘之難和大乘道
八、衣食之道
九、文化的人道意義
十、有寶?寶的種類
十一、寶的創作者
十二、寶的發現者
十三、人生航路難
十四、船師之智
十五、菩薩的活動


第二十四講 人生的航路(第二十四善知識 無上勝長者
一、「慈」與「悲」
二、自我發現者
三、真樂市
四、慈愛與忍苦
五、人生的意義
六、背景
七、國事理裁者
八、無垢的信力
九、變空手
十、社會的內容
十一、宗教存在之理
十二、該說甚麼

第二十五講 睿智的女姓(第二十五善知識 師子奮迅尼)
一、睿智與溫情
二、女性的美德 上
三、女性的美德 下
四、見內秘者
五、周圍的昧解者
六、宗教的人格
七、受指導的人
八、修道的歷程
九、睿智的說示
十、無執著的境界
十一、童子的所得

第二十六講 性愛和佛道(第二十六善知識 婆須蜜多女)
一、險難之國
二、婆子燒庵
三、幻化的美人
四、迦留陀夷尊者之女難
五、性愛的問題
六、愛的淨化者
七、性愛的女主人翁
八、暗地開放的名花
九、黑暗與光明
十、愛的淨化力
十一、夫婦生活的宗教味
十二、欲愛與性愛
十三、女難與宿善

第二十七講 法身常住(第二十七善知識 安住長者)
一、記憶和回想
二、「過去」的取法
三、無執著和歡喜
四、超越與寂靜
五、佛道的進展
六、潛藏在裡面的力量
七、安住長者的悟道
八、常住的法身
九、開罪者
十、傳統與創造
十一、實在的風光

第二十八講 慈愛之光(第二十八善知識 觀音菩薩)
一、補怛落迦山的聖者
二、克服險難的人
三、自然的境界 自然的生活
四、值遇善知識
五、人生底層的作用力
六、觀音的功德力
七、生活上的恐怖
八、愛之光

第二十九講 東方之光(第二十八善知識 正趣菩薩)
一、道自然而然地來到
二、內部生命的活動
三、智慧與實在
四、以慈悲和智慧接受
五、教法與現代
六、教法受得的資格
七、真實的世界
八、理想與現實

第三十講 「天」之寶庫(第三十善知識 大天神)
一、善財的境界
二、諸「地」的體得
三、「天」的人生意義
四、月光的宗教味
五、「四海」為生者
六、師徒關係
七、華山和文晁
八、龍樹和提婆
九、如何生活
十、人生與佛道

第三十一講 大地的意義(第三十一善知識 安住地神)
一、萬人的菩提道場
二、我慾和魔王
三、降魔之證明者
四、參拜菩提樹的感懷
五、視他為自者
六、真人的境界
七、幸運的意義
八、擁有「智慧之藏」者

第三十二講 和平女神(第三十二善知識 春和夜神)
一、歡喜地與和平
二、諸神的真義
三、靜觀與智慧
四、佛都之春
五、女神之奏
六、和平的活動
七、光、人群
八、引路觀音
九、信仰的世界
十、迷失方向的人
十一、冷漠的心 溫暖的光
十二、女性的視覺
十三、活在過去的人
十四、善財的讚詠

第三十二講 和平女神(第三十二善知識 春和夜神)
一、歡喜地與和平
二、諸神的真義
三、靜觀與智慧
四、佛都之春
五、女神之奏
六、和平的活動
七、光、人群
八、引路觀音
九、信仰的世界
十、迷失方向的人
十一、冷漠的心 溫暖的光
十二、作為女性的視覺
十三、(過去歷歷在目)活在過去的人
十四、善財的讚詠

第三十三講 靜中之動(第三十二善知識 普德淨光夜神)
一、立場常新
二、菩薩心的層次
三、人生經驗的內面化
四、靜寂之力
五、雙壁對照
六、正確理解的態度
七、天地的大音樂
八、文學的世界
九、悟境的表現
十、從欲樂到法樂
十一、無盡的法,無邊的表現

第三十三講 靜中之動(第三十三善知識 普德淨光夜神)
一、立場常新
二、菩薩心的層次
三、人生經驗的內面化
四、靜寂之力
五、雙壁對照
六、正確理解的態度
七、天地的大音樂
八、文學的世界
九、悟境的表現
十、從欲樂到法樂
十一、無盡的法,無邊的表現

第三十四講 人性的體會者(第三十四善知識 喜目觀察眾生夜神)
一、無師(指導)者的墮落
二、偉人崇敬老師
三、善知識救人的教綱
四、見人本性之眼
五、侵蝕生活者
六、方便施設之義
七、教義與體驗
八、天地一切如神所說
九、師徒一味
十、人性的探試

第三十五講 如來的活動(第三十五善知識 妙德救護眾生夜神)
一、求道者的全貌
二、如來的活動
三、信仰的社會性
四、仰臥三年的老友
五、暗中摸索的人生
六、生活之苦與社會
七、對純真性的關心
八、病苦的真義
九、知人之明
十、難超越的一線之隔
十一、證悟及其說明
十二、內純 外雜
十三、現實生活的真相
十四、宗教的存在性
十五、如來出現
十六、現在一念之信
十七、普賢菩薩的任務
十八、獲信與之後

第三十六講 歡喜莊嚴(第三十六善知識 寂靜音夜神)
一、道的表達方式
二、這位善知識的特殊相
三、畢卡索的母子相
四、一面慰解一面熱惱(荒漠甘泉)
五、法施與求道
六、真人的立場
七、歡喜的人
八、平等的世界
九、宗教的方法
十、修道的歷程
十一、童子的讚歌

第三十七講 教育家的典型(第三十七善知識 妙德守護諸城夜神)
一、釋名
二、教育家的資格
三、勞苦堅拔的人格
四、良寬上人之順應性
五、臉上的各種表情與覺悟(1)
六、臉上的各種表情與覺悟(2)
七、心的種種相
八、說法的意義
九、法師的任務
十、法界之觀察
十一、理想之樹立
十二、教化的內容
十三、佛名與佛德
十四、讚頌

第三十八講 享樂之淨化(第三十八善知識 開敷樹華夜天)
一、花神
二、永遠的春天
三、從夜叉變成女菩薩
四、大乘佛教的妙味
五、歡樂的真相
六、如來所給的歡樂
七、如來的教化
八、有關求道精神
九、妙音王的事蹟
十、寶光明姬的發心
十一、歡樂與女性

第三十九講 全體主義的提倡(第三十九善知識 願勇光明守護眾生夜神)
一、人生的證信
二、求道之最
三、心機開展的動機
四、層層峰巒
五、十種心與八十種法
六、人生的具體觀
七、共同與溶融
八、觀察與莊嚴
九、人生明朗化
十、宿緣難得

第四十講 真人之愛育者(第四十善知識 妙德圓滿林神)
一、(如來)誕生的意義
二、參學遊行者的人生
三、(佛)誕生地的來訪者
四、園林與人生
五、日本畫壇的愛育者
六、真人的搖籃
七、發見「善」的人
八、純真與利慾
九、睿智者
十、法界的莊嚴
十一、創作的內容
十二、創作之愛育者
十三、嬰兒佛陀的乳母

第四十一講 聖者的配偶者(第四十一善知識 佛妃瞿夷夫人)
一、作為人間的佛
二、女性與求道
三、人的弱點
四、菩薩大道
五、童子的質問
六、信的路徑
七、人生明暗
八、香牙山麓之戀
九、女性的惡德
十、戀與信
十一、聖者的配偶

第四十二講 大聖之母(第四十二善知識 佛母摩耶夫人)
一、母性愛的力量
二、日蓮與其母
三、作為人的佛母
四、久遠的母性
五、善知識之重新檢討
六、守護心城
七、普遍的智慧
八、直心與信解
九、大法之受法
十、敬禮與謙下
十一、威神、不可思議佛身的出現
十二、佛母與諸佛
十三、佛母的誓願

第四十三講 過去的精煉(第四十三善知識 天主光女)
一、未來和現在
二、「過去」的開顯
三、報恩的意義
四、享樂和忍苦
五、正念與功德
六、戰鬥的建設力
七、生活相上成道
八、獨自走自己的路
九、佛光無限
十、心靈的基礎工事
十一、價值獲得法
十二、能精進者
十三、「物」非第一
十四、讚詠

第四十四講 藝能之道(第四十四善知識 童子師遍友,第四十五善知識 善知眾藝童子)
一、來自藝術
二、真人的境地
三、師徒一如
四、「語詞」以前的境界
五、唱者‧呼者
六、至高的體驗者
七、藝術的世界
八、佛/凡一體
九、實在及其表現
十、「學」、「道」、「藝」

第四十五講 參與樞機者(第四十六善知識 賢勝友/ 第四十七善知識 堅固解脫長者)
一、人生的奧秘
二、任意自在的妙機
三、參與機要的人
四、真人的心境
五、支配境的心
六、研究「觀」「見」之眼
七、「無盡三昧」的內容
八、無著的心
九、一念清淨力
十、如抽刀斷水
十一、生活的真相


第四十六講 睿智之光(第四十八善知識 妙月長者)
一、沉默的人
二、證信及其語詞
三、聖者與凡人
四、思得則不得
五、所賦予的價值
六、睿智者精進
七、如何得到睿智
八、聞法與自證
九、聞法與體驗
十、說法的意義
十一、平生的教養
十二、真人格者

第四十七講 無盡無礙的真人(第四十九善知識 無勝軍長者)
一、融通無礙的生活
二、都城與姓名
三、見佛處
四、說實踐智的經典
五、信的絕對性
六、戰鬥的意義
七、大阪夏陣之家康
八、住在其內的佛
九、於生活中具體展現的信仰
十、自己的生活與利他的生活
十一、涅槃與生死
十二、指導原理的樹立
十三、菩薩的威德

第四十八講 心與語詞(第五十善知識 最寂靜婆羅門)
一、超越言行一致
二、語詞的範圍
三、語詞是心的衣裳
四、宗教反省處
五、教化的本意
六、道即自然
七、菩薩進趣相
八、真知是無知(離世俗的知)
九、彼岸的人
十、地上的光
十一、教化的要諦
十二、推贊之德

第四十九講 幻住的世界(第五十一善知識 德生童子 有德童女 之一)
一、(善知識)他和他的表現
二、具體的現象
三、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四、因緣生的意義
五、寂靜的表現
六、「夢幻」的具體觀
七、純情童心的境界
八、「幻住」的說示
九、人生與本願
十、煩惱的幻作
十一、煩惱「住」和佛「住」
十二、聖者的活動

第五十講 求道與背景(第五十一善知識 德生童子 有德童女 之二)
一、強烈的求道之心
二、教養力
三、其背後之作用力
四、利他的活動
五、所給的功德
六、全(無量)生於一
七、體會的總合
八、求得者的真姿態
九、仰受之人
十、這些善知識如何

第五十一講 師徒禮讚 上(第五十二善知識 彌勒菩薩 之一)
一、官能的武器
二、沒有以生活為目的的宗教
三、南州翁之新的插曲
四、正殿的意義
五、藝術的本源
六、藝術的意義
七、日本精神的真相
八、真生活的開展
九、變動世間者誰
十、真人的境界
十一、能戰勝(誘惑)的生活
十二、羅漢與虎的譬喻

第五十二講 師徒禮讚 下(第五十二善知識 彌勒菩薩 之二)
一、外在作用
二、經典變成內幕的記錄
三、求道者之一再吟味
四、自己藉由滿足他人而圓滿的態度
五、真人的生活
六、墓相的迷信
七、心的真實糧食
八、無礙的生活
九、真人的境界
十、創作的秘義
十一、神聖的法器
十二、信心

第五十三講 菩提心義 (第五十二善知識 彌勒菩薩 之三)
一、最初的指導精神
二、以「教」為「道」
三、師徒一如
四、象徵自然現象
五、藝術之象徵與其他
六、菩提心之發生相
七、聽聞道元禪師
八、修證不二
九、難獲真道心
十、菩提心的威德

第五十四講 彌勒的內證(第五十二善知識 彌勒菩薩 之四)
一、教與行
二、入信之心
三、體驗的獨自性
四、證悟的風光
五、何故嘆息
六、人是一卷經典
七、本佛的面目
八、音樂的世界
九、顛倒世界
十、萬人萬樣的世界
十一、時間的問題
十二、彌勒法門
十三、彌勒行化
十四、有關彌勒教
十五、結語

第五十五講 無限行願(第五十三善知識 普賢菩薩)
一、回歸文殊
二、劇本、演員和舞台效果
三、智與愛
四、二則插畫
五、書、劍、香
六、遇見文殊菩薩
七、信為根本
八、入證的資格
九、真正宗教家的立場
十、普賢的大行(上)
十一、普賢的大行(下)
十二、求道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