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館藏介紹:《煩惱の研究》


館藏介紹:《煩惱の研究》
主編:佐々木現順
語言:日文
出版者:東京 清水弘文堂
出版日:1981年12月
版次:初版
館藏處:分類號114
內容:
東方宗教的根本特色是什麼?誠如眾所周知,這答案顯然就是透過種種論究的「煩惱論」。
把「煩惱論」當作特色理由有二:
(一)
東方宗教向來總只是被作為比較宗教學的對象,故較強調現象面,而忽略了內在的本質——人類心理學史。
如果考慮到不要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而重視普遍性,那麼比起內在的本質,當然更會採用宗教外在的現象。但是現象學的方法論,未能掌握到宗教本質。特別是從古至今活生生的宗教本質。
東方宗教由長久的歷史與民族性培養積集了多樣的個人宗教體驗。即便如此,在多樣中,也必然具有一貫的共通的本質。本書將試圖從歷史的、民族的角度加以分析、論究之。
(二)
向來東方宗教研究,某種程度上被限制在超世俗(如:淨土、涅槃、空、梵我一如等)的理想主義等問題上。相反的,我們不做超世俗世界的描寫,而是分析世人有什麼樣的心理變化?有著什麼煩惱?如何面對它?或考察世人不安的根源所在?
本書雖然採用學術的形式書寫,但卻不只是依學術關注來寫作,而是想以求道的精神作支點來寫。也就是,在學術研究的同時,也做立基於求道精神的人類的深層心理分析。這部分即是古印度瑜伽思想將佛教心理分析至極細的部分,它不僅屬於哲學體系,也屬於求道之人所構成的偉大心理學史。說其為學問的知性和信仰的感性合一,既是大家共同的資產,也是巨大的人類史並不為過。從煩惱來看這個聚合的概念,從煩惱之歷史分析的展開來看人類史。
總之,《煩惱の研究》這樣的主題,以歷來的研究來看,是很特別的。我們的目標是想儘可能弄清楚向來被忽略的心理分析之內在的本質。
本書集本國(日本)學者及美國、德國、法國等等各國博學之士的參與與協助,文部省科學研究贊助,費時七年才完成。(以上是佐々木現順所寫序文之略譯)
以下列出目錄以供參考
g_MNKyp0nt4/WwuYY9ZQTaI/AAAAAAAAAcQ/xNmPX4A17NQEzVo3Dng2E2Lzjf-TTyqYQCLcBGAs/s400/1%2B20016.jpg" width="300" height="400" data-original-width="1108" data-original-height="1477" />